大一新生入學必讀:情感篇
日期:2019-05-23 00:00:00  發布人:admin  浏覽量:1387

    情感生活在人的成長中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我們開心抑或悲傷,總是需要情感的發洩與交流。進入大學校園,随着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對世事了解的深入,對情感生活會有新的認知。大學時代的情感是最為純潔和真摯的,同時面對成長的種種困惑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父母老師、朋友同學、戀人,都是情感生活中的組成部分。親情,永遠是歌頌千年的話題,走進大學,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感情會有更加深;大學愛情,永遠純潔動人,美麗中略帶青澀;友誼,傳唱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大學的師者,為我們開啟知識的殿堂,在人生漫漫長路中指引着前進的方向。

    親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榮耀背後的心酸

    如果這個世界上隻有一種永恒不變的愛,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愛無價,親情更無價。尤其是對于離開父母獨自開始新的大學生活的新生而言,他們對于親情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進入大學之前,父母對他們的生活起居處處照應,衣食住行都給予很好的安排。所以進入大學的新生對于父母的養育之情感觸尤其深刻。在大學新生報到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父母不辭辛苦送孩子來上大學。除了感歎父母的不易之外,作為大學生要學着去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父母一旦提及自己的兒(女)在上大學,都感到榮耀,然而這榮耀背後的辛酸隻有父母們最清楚了。

    時至今日,你們是否留意,歲月的風雨已在父母的額上刻出了縷縷印記,兩鬓也有了霜染似的白發,那都是辛勞的父母為了我們這些兒女飽經滄桑的見證。盡管父母放飛了身邊的兒女,可又要毫無怨言地為兒女去奔波,去辛勞……天下,哪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孩子?又有哪個做兒女的能報答完含辛茹苦的父母無私的養育之恩?

    所以,大學新生,請不要忘記為養育自己而累彎了脊梁的父親母親,不要忘記永遠償還不完的這份親情。

    表達孝心,回報父母

    學會獨立生活,盡快适應新的生活學習環境,這是大學新生對父母最大的安慰和孝順。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活是很自由的,同時也意味着有些事情必須學會自己處理,要有果斷的思維,決不能像以前那樣什麼事情都依賴于父母的幫助,總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下是永遠長不大的。在進入大學之前,很多人在家中享受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很多大學生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疊被。面對這樣的現狀,大學生必須學會生活自理,這是順利進行大學生活的開端,也是對遠方父母的慰藉。

    古人說,父母養育之恩,地無其厚,海無其深。父母生養子女,用愛心呵護他們成長,并不是像銀行存款似的為了到期索取利息。養兒防老是中國的傳統說法,然而父母在給予兒女的時候并沒有想過要索取回報,父母對于孩子的疼愛以及所有的付出是出自天倫。但是作為子女不能因此而推卸報答父母的責任。部分大學生可能以為,孝敬父母就要在上學期間少花父母的錢,讓他們的生活更舒适,或者認為等以後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等父母老了之後給父母更多的錢花。其實,這隻是孝敬父母的一個方面,孝敬父母更多的是要給他們精神上的快樂。作為大學生,該如何向父母表達孝心呢?

    首先,尊重父母。不要與父母頂嘴,重要的事要聽取父母的意見,要理解父母。由于年齡等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代溝是必然的,有些父母可能會固執、唠叨、敏感、多疑、情感承受力差等,這些現象在中年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因此,作為子女,一定要體諒他們,不要因此而不耐煩或說一些刺傷父母的話。遇事要經常與父母交流,切記不可認為父母的觀念太陳舊,甚至表現出不屑的态度。這種情形下會傷害到父母,在聽取父母的意見之後可以部分采納,但起碼的尊敬要做到。

    其次,要盡己所能,為父母承擔一些責任,有空的時候多與父母進行交流與溝通,也可以在節假日給他們買些小禮物對父母表示慰問。曾經有位大學生說,一次家書中,偶爾寫了一句“天涼了,多加衣”,竟引得讀信的母親淚如泉湧。可見我們的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在與女朋友花前月下之後抽出點時間去關愛我們的父母,他們就已經很知足了。

    最後,要懂得回報父母。如果這個世界上隻有一種永恒不變的愛,那隻能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這種愛永遠都無法償還,我們要做的,隻有不斷回報他們。當家裡出現什麼不好的境況或遭遇時,應該體恤父母,并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解決問題。讓父母感覺到已經進入大學的你和之前的高中生是有變化的,是在成長的,是能夠替父母分憂的。

    别等到花兒也謝了

    報聲平安,别讓牽挂的父母等到花兒也謝了。

    大學生一般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庭,連跨出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次數也屈指可數,所以當自己在外地求學時,父母難免會擔心。如何才能讓他們放心呢?俗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大學新生永遠是父母心頭的牽挂。大學新生的想家期,大多數人一般兩個月後就基本結束。但是你可知道,父母想你的時期卻永遠不會結束。因此,要與父母多多聯系,經常溝通。大學新生可以用寫信、電話、發短信的方式進行聯系。不管采用哪種交流和溝通方式,大學生一定要經常與父母聯系,避免讓父母産生不必要的擔憂與操心。當固定了一個時間聯系之後,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内給家裡的父母報平安,向他們說說自己的近況,并給予父母及時的問候,不然就會使父母陷入擔憂的境地。

    關愛父母從現在做起、點滴做起

    溝通。也許他們沒有你讀的書多,沒有你的學曆高,沒有你見過世面,但他們積澱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和為人處世之道,而且他們永遠不會算計自己的兒女,是最為忠實可靠的聽衆。把學習、生活、感情、工作中的困擾講給他們,父母總會給你受益終生的指導和教誨。父母所經曆的事情,所體察的人情世故要遠遠超出我們在大學時代的想象。所以,尋求父母的幫助,讓他們給予學習、生活、工作上的建議是走向成熟的表現,而且父母也樂意看到成長中的孩子尊重他們、與他們交流。父母的愛情或許沒有我們的愛情故事那樣浪漫和動人,但父母幾十年感情的積澱,散發着點點滴滴的濃情厚意,他們教會我們感情的真谛是什麼;父母經曆的坎坷歲月是年少的我們通過語言無法深切體會到的,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會告訴我們:孩子,前面的路還很長,不堅韌的翅膀永遠隻能在低空飛翔;父母結識各種各樣的人,見識到人生的百态,當我們在現實中感到困惑無法釋懷的時候,父母會用平淡的語調講解歲月的變遷。記得,父母将是我們一生的導師。

    報答。子女們不要把點滴的忽略變成永久的遺憾,關愛父母從現在開始。大學生們應該學有所成,報答父母的愛。父母給予兒女的愛,是最無私、最純粹、最值得珍惜的。但在自己尚未為人父人母之時,對于這種無私的奉獻體會得不會那麼深切。等到我們能夠深切體會、理解父母的時候,可能我們能做的已經很少了。一位大學新生在生病後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病了,當我很痛很痛的時候想起了小時候,牙疼得直流眼淚,爸爸抱着我,用花椒和酒精不斷地揉着我的腫腫的臉。我忘記了疼,睡着了,爸爸抱着我一夜……”“‘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每每想起這句話,心都顫抖不停,真怕到那天我會背上一生的後悔。我還要從他們身上索取什麼呢,我已經長大了,雖然在他們眼中永是個孩子。我該給他們快樂,給他們愛,償還我永遠也償還不完的債。”

    對于大學新生,在大學時代意識到這一點并開始行動還為時不晚。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望九之年依然耿耿于懷,他最愛的母親。他六歲那年離開父母,被叔父接到濟南。在季先生高中時候就立下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工作,立即迎養母親。但是,沒等到大學畢業,母親就永遠地走了,六歲離開,隻有奔喪時候才回家,連母親的遺容都沒有見到。直到耄耋之年,季先生仍然頻頻夢到面目不清的母親,總是老淚縱橫着醒來。老先生萬端感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就是老先生心底終生無法彌合的苦痛,也是終生無法彌補的愧疚。也許我們大學生也曾經對父母承諾過:“等以後我……”但是,誰又知道,以後有多遠,誰又保證他們一定等得到那個“以後”呢?那麼從現在起就為父母去做我們所能做的一切吧!

    一位辛酸父親寫給大學兒子的信

    2004年1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學逸夫館樓左前方公告欄上張貼的一封署名為“辛酸父親給大學生兒子的信”,以其獨特性、鮮明的代表性和強烈的震撼力,被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和轉載。同時,這封信的内容也很快引發了包括南京大學在内的國内不少大學師生的熱烈讨論。

    下面就是這位辛酸父親公開信的全文:

    親愛的兒子: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裡出的唯一一個大學生之後,心裡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了。從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到挂蚊帳縫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争氣的老爸給你這位争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學,你爸媽确實為你驕傲。雖然現今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這畢竟是你爸媽幾十年的夢想。我們那陣,上大學不是憑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繭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還要用貞操和人格去換,這也就是我們以你為榮的原因。然而,你的驕傲卻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赅,主題鮮明,通篇字迹潦草,隻一個“錢”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說你學習很忙,沒時間寫信,但同院裡你高中時代的女同學,卻能收到你洋洋灑灑幾十頁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從收發室門口走過,我和你媽看着你熟悉的字,卻不能認領。那種痛苦是咋樣的,你知道嗎?

    後來,随着你讀二年級,這種痛苦煎熬逐漸少了,據你那位高中同學說,是因為你談戀愛了。其實,她不說我們也知道,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讨債人。

    當時,正值你媽下崗,而你爸微薄的工資,顯然不夠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廳。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不僅沒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來了一封長信,大談别人的老爸老媽如何大方。你給我和你媽心上重重戳了一刀,還撒了一把鹽。最令我傷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這之前,我在報紙上已看到這種事情。沒想你也同時看到這則新聞,一時間相見恨晚,及時娴熟地運用這一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雖然,得知真相後我并沒發作,但從開學到今天,兩個月裡,我一想到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經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備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裡,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交閱曆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但凡有點良知的兒女看到這封信都會有幾分感慨,從我們一出生到父母能夠感知的歲月裡,父母無不在奉獻着他們無私的愛。曾經以為一無所有,當真正讀懂了父愛母愛這兩個詞的豐富内涵之後,改變了以前的想法。我們的生活不僅僅單純是為了我們自己,就像我們的父母近乎大半輩子都是在為兒女們操持。真正的父愛母愛不是純粹的衣食關系;不是生命的給予與被給予;不是一般動物的簡單本能。父母所渴求的并不是你衣錦還鄉之後他們臉上的榮耀,他們隻是希望兒女們将來過得幸福安康。

    擁有父母的牽挂、關愛、照顧,就是富有的,而且是最富有的。父母的諄諄教誨,是一生用以自我激勵的法寶;父母給予純潔而美麗的心靈,是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貴遺産;父母的言傳身教,勤勞善良是一生的學習榜樣;父母的辛勞與疾苦,是永不衰竭而奮勇向前的動力;父母的殷切希望,是翺翔的指南。你是否也曾擔心過,也許,再過幾年,當滿載成功與碩果回去時,他們已無法消受;也許,當走盡千山萬水,覽盡世界,榮歸故裡時,再也看不見他們欣慰的笑容。所以在他們還能夠感知的歲月裡,盡你最大的能力去回報他們,即使他們從來沒有苛求過任何的回報,也沒有任何的怨言。但身為兒女,也該是時候為他們做點什麼了。

  •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青年中路89号  
聯系人:劉倩 電話:0513-81050721 Email:178499432@qq.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