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玲嘉,江蘇省啟東人,2010年9月通過職業中學對口單招,考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微機101D班。多來來,她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勇敢面對不幸遭遇,自信堅毅,用殘疾瀛弱的身軀譜寫了一曲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青春贊歌。
一、不幸遭遇 接踵而至
顧玲嘉自幼家境貧寒,父母以種地為生,她5歲開始患有全身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已有14年。14年裡,她媽媽帶着她到處求醫問藥,定期去上海檢查治療,耗盡了家裡所有積蓄,還欠下十幾萬元債務。殘酷的疾病造成她肢體2級殘疾(身高130厘米,體重30公斤),走路十分困難(體能不能支持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正常行走100米就很累)。屋漏偏逢連夜雨,2003年顧玲嘉的父親在一起車禍中不幸去世,給這個困難家庭雪中加霜。她和母親、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爺爺奶奶均已年近八十,家庭的重擔都壓在了母親身上,而母親僅靠打零工維持生活,經濟極其困難。
二、悉心關愛 如沐春風
2010年9月10日,開學第一天,顧玲嘉到學校報到。報到時,其母親十分着急,因顧玲嘉生活不能自理,不方便住校内集體宿舍,希望在校附近租一間民房,由其奶奶照顧顧玲嘉日常生活。學院領導了解到顧玲嘉的特殊困難,會同班主任闫老師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他将班上34位女生分成每兩人一組,從周一至周五排好值日表,負責顧玲嘉上學的接送,每天要接送6次。此外,宿舍同學主動承擔了她的生活護理、買飯打水、洗衣等事務。
近兩年來,同學們在班主任的帶領下,風雨無阻,雷打不動,每天接她送她,抱着她上下樓梯,從沒說過一個累字,每天保證提前10分鐘到達教室,沒有任何一個同學因為任何原因缺席過、遲到過。
學院為她申請了國家助學金,學校領導為她減免了全部學費,學院黨員教師為她進行了愛心捐款,校長管德明以個人的名義向她送上了慰問金。針對她常年用藥、藥費開銷比較大的情況,學院黨總支羌聯民書記不辭辛苦,千方百計為她尋購平價藥,緩解她的經濟負擔。
三、自強不息 努力成才
顧玲嘉自幼人生之路坎坷不平,與同齡人相比,她過早地飽嘗生活的艱辛和困苦。但她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不幸和困難,沒有選擇逃避和消沉,也沒有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而是通過努力拼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開始的茫然失措到現在的坦然淡定,面對頑疾,她始終抱定一個信念,就是要“好好學習,努力成才,報效社會,報答幫助過我的人”。課堂上,她總是坐在教室最前排,勤學善思,不懂就問,常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互動,求解疑難問題,有時上實驗課身體很疲憊,但是覺得很充實,在她這種身疾志堅,不恥下問的精神感染下,她所在的宿舍、班級學習氛圍日漸濃厚,同學們以她為榜樣,開展了你追我趕的學習競賽。班級被評為市、校文明班級。
近兩年的大學學習生活,顧玲嘉同學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兩次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她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2012年4月7日代表學校參加了“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獲得江蘇賽區二等獎,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網絡信息安全大賽選拔賽。積極參加第四屆“點擊杯”征文比賽,通過參加這些校園文化活動和專業技能比賽,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才。
顧玲嘉真誠善良,知恩圖報。她始終認為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老師、社會、同學的關愛和支持,有所“取”就應該有所“予”。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位列班級第一,利用這個優勢,她耐心仔細地為同學輔導功課,在各項學習競賽中主動擔任業餘指導。2011年顧玲嘉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她執意拿出500元捐給學院其他困難學生。
四、自信堅毅 守望未來
顧玲嘉清楚地認識到,要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加強鍛煉,全面發展。她懷揣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積極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訓和學曆進修。她以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為榜樣,霍金那“頑強生活、身殘志不殘、不自暴自棄、敢于向命運挑戰,不斷探索科學”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她更好的學習。她深深感觸到,即使手腳不靈活但腦子還能用,自己一樣能夠好好學習,改變命運!顧玲嘉同學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會計班的培訓,參加了蘇州大學主辦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接本”自學考試。 “隻要心還在跳,就要努力學習”是她一生的座右銘,她一直告誡自己,也許别人的處境比自己還差,沒有腳沒有手的一樣可以生活下來,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一定要堅強樂觀,痛算什麼,風雨過後一定會見到美麗彩虹的。
2011年9月10南通《江海晚報》,2011年11月4日《南通廣播電視報》先後發表了《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顧玲嘉: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善待生命》長篇通訊,介紹了顧玲嘉同學與病魔抗争、自強不息、努力成長的典型事迹。
- 下一篇:沒有了